企業實施ERP時謹慎走三步 繞過ERP選型誤區 |
發布時間: 2012/8/15 18:02:59 |
談到企業級軟件應用,人們難免會觸及“ERP”這個詞,很多企業在選擇自己的ERP定位上還有很多的痛苦抉擇,如何讓軟件可以真實地為企業帶來實惠,如何讓整個商業運作在ERP地協助下得到更多地提升,將所有的一切轉化為切切實實的生產效益,值得很多人的思考。但是,回頭沉思每個企業在管理監控軟件應用的選擇上,我們最終還是得到這樣的定義:選擇ERP,就選擇了繼續前行,行業無歧路,管理要切實高效。
ERP是先進管理思想的結晶。但中國的中小企業應該以審慎的觀點看待它。“沒有效果就沒有真實”,一個觀念的真實與否,只能看它的效果。沒有結果,就沒有思想,如果它有效,它就是真實的。在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方面,“實用才是硬道理!”。 選擇ERP 只有對的沒有貴的 如何去選擇真正屬于自己企業的ERP管理?首先,通過管理咨詢及企業信息化的戰略規劃,明確了全部管理需求和信息化的目標,為ERP的選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包括國外、國內有上千種之多。這些產品的功能千差萬別,適應的環境各不相同,軟件的成熟度、靈活性、可擴展性、可操作性、適用性有很大差異。價格從幾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企業如何在這紛繁的產品中,在沒有公認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指標的前提下,要找到適合各自身企業的產品仍然是一件難事。 其次,就是什么是真正的ERP軟件產品、什么是商品軟件、產品檔次、行業分類、軟件開發平臺。這些種種的因素在確立之后,做選擇相對就要容易很多。 1.識別真正的ERP軟件產品 ERP是從制造資源計劃MRPII發展過來的,首先ERP是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從客戶、分銷與銷售、制造、采購、整個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成的,對資源能力優化平衡的系統。所以: 第一,非制造業的管理軟件不能稱為ERP。民航訂票系統,銀行系統,供銷存加財務的軟件系統不能稱為ERP系統。ERP一定要包括符合國際公認的算法邏輯的生產計劃控制系統,如主生產計劃MPS、物料需求計劃MRP、車間作業計劃SFC、能力需求計劃RCCP和CRP。或者先進計劃調度系統APS。沒有生產計劃控制的系統,就談上供需資源的全面平衡和優化,供應鏈上就少了一個環節。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上千家的所謂“ERP”軟件,恐怕80%就不屬于ERP了。 如果你的公司建造自己的ERP系統,你可以從用戶化功能上獲得收益,但是這種收益是在高度開發和維護的巨額成本中得到的。ERP軟件包被很多業內人士所支持,但是它不一定對每一個公司企業都適用。為了做出最明智也是最正確的選擇,結合上述幾點綜合考慮一下你公司的具體情況再做決定。 第二,系統的集成性。既然是ERP,那么產供銷人財物一定要是個信息集成,數據資源共享的系統。而不是若干功能模塊的堆砌。如果有CRM、SRM、EC也應該是集成的系統,而不是孤立的。 第三,系統對管理環境的適應性。企業管理是非常復雜的,ERP軟件必須滿足80%企業的需求,有豐富的功能和彈性。還會有許多標準:如軟件成熟度、可擴展性、易用性,穩定性、安全性等。但具備以上三點才是起碼的ERP軟件。 2.選擇成熟的產品 如前所述,ERP軟件是一個集產供銷人財物為一體,集成內外供應鏈的復雜的大系統。它不是幾個計算機軟件人員2-3年就能開發出來的。首先它必須按照ERP的原理邏輯,在大量的管理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按照軟件工程規范進行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α測試、β測試、用戶試運行,不斷修改完善形成的。 目前市面上大量的ERP軟件是一個課題組針對某個企業的特定需求,參照(有些也根本不參照)ERP的功能,按項目開發出來的。然后就寫產品介紹,看它的模塊功能清單似乎像一個ERP產品。 然而做項目和做產品有著天壤之別。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從事MRPII/ERP軟件開發二十余年。我們從一開始就參考IBM COPICS、美國MCBA,英國MANTEL,王安MRPII等軟件做自己產品的開發。然而前十年我們做了幾十個項目仍然沒有形成商品化軟件。到九十年代初我們才形成了ERP商品軟件。既然是商品化軟件,我們認為首先該產品至少在某些行業要具有通用性,它的功能滿足這類企業80%的需求;第二有嚴格的版本管理,升級管理;在同一個時期不同企業的產品是一樣的。用戶化不能超過20%。第三,有完整的文檔(設計文檔、測試文檔、使用說明等)。做了一個發電廠的管理系統,拿著這個軟件就想接汽車廠的項目,這只能是天方夜譚。第四,該軟件至少要在10個以上工廠成功實施并大量吸取用戶反饋意見,修改完善,才能形成一個商品化軟件。 所以有人說一個ERP軟件產品沒有8-10年的功夫是出不來的。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