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導致國外ERP軟件項目難產 |
發布時間: 2012/8/15 10:05:02 |
就在年初筆者接手一個電子企業的EPR項目。其實這是這家企業第二次開始實施ERP項目。三年以前,他們就上了一家國外的ERP產品,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個ERP項目最終以難產告終。筆者接手這個項目后,發現他們原先采用的ERP軟件品牌還算是不錯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現采用的ERP系統考慮的還要周到。那么為什么企業還需要二次選型呢?后來經過筆者的了解,發現這主要不是技術上的不足造成的。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出在管理上面。具體的來說,筆者認為有三個因素導致了這家企業第一次實施ERP項目難產。
因素一:財務模塊不對口。 在跟企業項目管理員談話過程中,筆者發現是因為財務總監的原因第一次ERP最終不能夠在企業中開花結果。原來是因為ERP系統中的財務管理模塊根本無法在企業中使用。根據財務經理的反映,他們原先選擇的ERP產品,跟他們的財務管理實際流程相差很多。如在他們的財務管理模塊中,增值稅發票與應收帳款是合在一起管理的。但是在國內,大部分企業都是先產生應收帳款,然后再進行開票。而且,有時候需要把幾筆應收帳款和在一起進行開票。現在把增值稅發票與應收帳款和在一起的話,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就很難操作。 另外在報表的格式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企業本來想放棄手工的財務憑證與報表,而都采用系統打印的單據。但是由于財務系統中提供的報表格式與國內的報表格式相差很大,憑證格式也是如此。企業如果想直接采用財務模塊中的報表格式與憑證格式的話,需要進行比較多的二次開發。為此企業不得不先在系統中進行相關的處理,然后再手工編制憑證與報表。雖然說只需要照抄即可,但是筆記是一項重復性的工作,導致財務人員很大的不滿。最后在財務總監的建議下,企業決定放棄這個ERP系統,而對其進行二次選型。 財務管理模塊不對口這是很多國外ERP的一個通病。在企業管理上面,生產管理等等國內與國外只有水平上的差異,而沒有制度上面的差異。但是在財務管理上來說,國內與國為企業制度上差異是很大的,這對ERP系統來說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國外的ERP軟件拿到國內來用的話,都需要進行很大的本土化改造工作。而這個難點就是財務管理模塊。由于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同,國外的財務管理軟件模塊在國內企業中采用的話,都會有水土不服的感覺。這家企業采用的ERP系統可能在這個本土化方面的改造不夠徹底,沒有根據國內的財務管理制度來對財務管理模塊進行改造。這直接導致了財務人員抵制ERP系統。 為此筆者認為,國內企業如果要采用國外的ERP系統,可能最大的障礙就在于財務管理模塊的不對口。故筆者建議,企業在選擇ERP系統的話,如果真的要選擇國外的ERP軟件,則就需要過多的關注一下財務管理模塊。因為這個是制度方面的內容,很難跨越。 因素二:同一個流程存在著多個不同的版本。 筆者在跟員工交談中還發現,同一個流程存在這個多個不同的版本這是導致ERP項目難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這家企業中,ERP系統操作流程、企業標準流程、員工實際操作流程很多都不一致。如在倉庫收貨中,企業標準流程規定不能夠無單收貨,也就是說必須在有采購單的前期下才能夠進行收貨。而系統操作流程中則沒有這么限制,在沒有采購訂單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開立收貨單。而員工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不僅可以無單收貨,而且在收貨時收貨數量還可以比采購訂單的數量多。 由于流程管理混亂,存在多個不同的版本,為此員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就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是一個純粹的管理上的問題了。筆者接手這個項目后,就在這方面下了狠招。筆者要求企業,必須把這些流程進行清理,至少要保證員工的實際操作流程跟EPR系統的作業流程統一起來。如對于這個收貨單,企業需要明確定義到底是否運行無采購單收貨。如果不允許的話,則在系統中可以進行限制,在沒有采購訂單的情況下,收貨單無法保存或者審核。如果根據供應商的不同要區別對待的話,也需要進行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單據類別處設置兩張不同的收貨單據,一張是要求核對采購訂單(不需要有采購訂單才能夠收貨),另外一張是不用核對采購訂單(可以在沒有采購訂單的情況下收貨)。如此的話,就可以把員工的具體操作統一起來。這對于鞏固ERP系統在企業中的成果非常的重要。 為此筆者認為,這家企業原先在實施ERP系統的時候,同一個流程中存在著不同的版本也是導致企業ERP項目難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素三:翻譯水平不過關。 筆者在跟企業溝通中,企業用戶向筆者反映他們以前ERP系統的第三個問題就是翻譯水平不過關。這個ERP系統原來只有英文版本,后來在國內推廣的時候才有了中文版本。但是這個翻譯的話,可能是一些沒有實際經驗的學生翻譯的。這個翻譯過來的內容不怎么地道,或者說都是根據表面內容來翻譯。如無論是客戶還是供應商都叫做業務伙伴;無論是零件還是成品都叫做產品。而根據國內的習慣,產品往往特指的是成品。 由于這個單據上顯示的字段名稱不符合大家日常的稱呼習慣,為此員工在使用的時候基本上不看這個,而直接根據內容來判斷這個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另外這個ERP系統中的內容不僅僅企業內部需要使用,而且還要給外面的人看。如需要把相關的報表給投資人看。為了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企業用戶還不得不先從系統中導出來,然后更改字段的名稱才行。而且供應商也對這個很不習慣,都向企業投訴過好多次。 由于這個翻譯水平實在不過關,為此企業用戶對于這個ERP系統也就沒有什么好的印象。最后在財務總監的一聲呼喝下,大家都一致同意換掉這個ERP系統。寧愿再經過一個痛苦的項目實施過程,而要快刀斬亂麻,把這個麻煩解決掉。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系統翻譯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國內的國情,導致翻譯后的內容與實際的叫法相差甚大。這也是這家企業采用國外的ERP而難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說在選型的時候,如果企業考慮國外的ERP系統,則除了在功能上需要考慮外,還要看看系統的翻譯,是否符合中國的國情。通常情況下,如果軟件公司叫專業人士翻譯的話,往往會根據中國的習慣來對字段命名。但是很多軟件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往往是叫一些學生來進行翻譯。他們在翻譯的時侯,就基本上按照書面內容來進行翻譯。這個這個書面翻譯得話就帶著國外的文化色彩,不容易被國內用戶所接受。最好在系統中能夠提供應用字典等類似的平臺,讓企業用戶可以自主的對不合適的字段進行重新翻譯。這也是消除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手段。總之,語言翻譯障礙也是企業這次不得不進行二次選型的一個主要因素。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