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一種核技術 |
發布時間: 2012/8/1 9:32:58 |
云計算,是時下蠻紅火的一個產業(或者一個話題),我個人是這么比喻云計算的: 其實,電腦是一種很愚蠢的設備,因為如果沒有算法,它就啥都不會。當我們利用電腦計算“1+1=2”這么個算術時,其實經歷了三個步驟:其一,1+1,三次輸入,由我們完成;其二,一個關于加法的算法,由電腦完成;其三,電腦返回結果“2”,即輸出。如果沒有網絡,這個算術題能夠達成的前置條件是:由人類將加法的算法輸入到電腦中。 現在有了網絡,我們手持的電腦終端,就可以變得愚蠢了。還是三個步驟:人工輸入1+1,然后將這個輸入經由網絡傳送至某個服務器,該服務器上有加法的算法,故而算出2,再由網絡將結果返回至這臺愚蠢的終端,由這個終端向我們輸出:2。 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給終端賦予一個這么簡單的算法,不用費什么勁。但對于一些比較復雜、需要更強勁CPU更大內存的運算來說,云計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降低終端的成本。 另外的好處在于云計算可以增加分享的可能。存在自己電腦里的東西,相對來說,比存在服務器上的,來得更為封閉。但事實上,我以為這種分享的好處,有點被夸大。一來不是什么東西我們都有意愿去分享的,二來就分享本身而言,其實途徑很多,不見得非靠云計算。 云計算在降低終端成本的同時,也讓我們的終端變得越來越傻。我前面舉的那個例子,隱含著總有一天我們的終端連1+1都不會做的意思。所有的終端,都將極度依賴網絡和網絡上的服務器。但我們知道,服務器大部分都是私有的(也就是商業公司持有的),就網絡社會而言,商業公司將成為重要的主宰者。 數字運動的蓬勃發展,讓我們盡享現代科技結晶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相當棘手的難題,數字暴力就是其中一種。縱觀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這個時刻,象我們今天這樣糾結。大批的商業公司數字化,數字化之后謀求跨界的融合:產業縱向的或是橫向的。并購的速度越來越快,巨頭也越來越多。消費者和公司之間的權力平衡正走向岌岌可危。當一個公司喊出“不作惡”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歡欣鼓舞之時,我有時候真得很悲哀這樣一個現實:我們除了寄希望他們不作惡,似乎已別無他法。 3Q之戰中的一方360,曾經受過這樣的指控。一款殺毒軟件聲稱,在它剛剛上線的那個時刻,用戶安裝的360會跳出來阻止該軟件的安裝。我當時好奇地下載并安裝了那個軟件,并沒有發現類似的問題。該軟件的CEO說,這是360在服務器端迅速撤下了這種攔截。這個情節,后來被網上傳播為一個新的名詞:云封殺。 360到底有沒有做這件事已經無從考證,但從技術原理上而言,云封殺的確有可能存在。服務器端可以強行向終端推送包括某種規則的指令,讓終端為“我”所用。這不是什么科幻小說,而是事實存在的一種情境。終端對服務器端的依賴越大,那么,受服務器端所控制的可能也就越高。這兩者是呈正相關系數的。而當一個公司強大到足夠掌控大多數的終端之時,它手上的武器,不吝于一把懸而不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我不想抹殺云計算帶來的利處,降低終端成本而帶來的更多人接入網絡可以讓數字鴻溝變得更淺些。但正如標題所述的,云計算就象是核能技術,這種技術能夠造福文明社會,但同樣,一旦濫用,它的后果也是災難性的。 網絡社會早期讓每一個終端在必要時都能起到服務器端作用的理想正在崩潰,在網絡上,每個節點早已不再平等。人類的歷史就是這么吊詭,每一個運動之初,都是在謀求一種“平等”以及“自由”,但這場運動的結果都恰恰和運動之初的目標截然相反。 但你的終端失去服務器支持之后變成一堆廢銅爛鐵之時,你還敢說,你的網絡接入權是“自由”的么? 阻止云計算向災難演進的防火墻,似乎還沒有修建起來,甚至沒有引起需要修建的注意。難道,真的要像核技術那樣事實上造成一場災難之后,我們才會重視起來么?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