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猜想 “十二五”經濟發展新引擎? |
發布時間: 2012/7/30 16:34:25 |
兩年前還讓人“一頭霧水”的“云計算”仍在云端漂浮,還是已經降落人間,實實在在服務著各行各業?“十二五”經濟發展,“云計算”究竟能帶來怎樣的契機?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IEC 2011信息化時代企業發展論壇”上,《第一財經日報》采訪了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林潤華以及IBM全球副總裁王陽博士,在他們看來,“云計算”早已滲透進眾多行業,點上的應用無處不在,“十二五”推動經濟發展,“云計算”將成為新引擎。 “云計算”的優勢 “云計算”這兩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林潤華注意到,云計算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量在快速增長,行業內外普遍關注。2010年第二屆云計算大會3200多人參加,今年的第三屆大會預計有6000人到8000人出席。 云計算專家委員會認為,“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模式,在這種計算模式上,所有的計算資源、計算能力、存儲能力還有網絡能力,或者叫交互能力,還有應用軟件,是動態可伸縮的,且被虛擬化的,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可以分片、零散地出租,用戶能方便地通過互聯網獲取、租用到這些資源,這個概念應該可以涵蓋目前所有的硬軟、互聯網廠商。這種新型的計算資源組織、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計算資源并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計算。 林潤華分析說,“云計算”有幾個優勢,一是系統的可擴展性和規模性,很容易實現資源的共享。現在信息化面臨困境,由于部門利益、建設項目的不同,確實存在很多的信息孤島,如果采用云計算很容易把這些資源共享起來。二是“云計算”在資源的動態分配管理方面也優點突出。“云計算”另一大特點就是跨地域,大家不用知道服務器在哪里,服務從哪里提供,比如百度和谷歌的搜索服務,就是典型的“云計算”服務模式。 從每個單位有發電機,到城市有發電廠,再到一個地區甚至一個省份建一到幾個發電廠,電力系統經歷了一個大集中的過程,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熱效率更好。林潤華用電力發展的例子來類比“云計算”,信息處理和信息服務業需要大集中,“云計算”是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 “云計算”如何影響經濟社會 “云計算”到底能對經濟、社會產生哪些影響?林潤華認為,“云計算”使人類社會快速進入信息時代,50%以上的人還不能上網,使用信息服務,存在信息鴻溝,與城市鄉村廣泛使用電力相比,信息社會目標還相距甚遠。 “云計算”這種大規模、社會化、專業化方式,就可能使人類快速進入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方便、更低廉。“如果只需要一個手機,航班、天氣、財經等所有需要的信息都能輕松獲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這才算進入信息時代。”林潤華說。 林潤華認為,“云計算”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過去數十年中,IT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云計算”引入商業模式又進一步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和升級。林潤華舉例說,很多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相當低,內部管理、人員管理、營銷管理都沒有應用到信息技術,“如果采用‘云計算’的話,這種信息化水平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云計算’可以把所有的服務由專業團隊提供,企業不用關心到底誰來提供服務和技術。” “‘云計算’還會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林潤華提出,服務業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同傳統產業結合起來,形成現代服務業。 林潤華表示,“云計算”可以推動信息系統向高能、低耗的綠色環保方向發展。他舉例說,深圳有家超算中心一年電費達到7000萬元人民幣,很多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率只有15%。“如果采用最新的‘云計算’技術,效率可以提升到85%。”他認為,‘云計算’對推動IT系統的綠色節能作用很大,在享受信息化便捷服務的同時,還能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帶來的破壞。 很多人擔心,“云計算”要把大量數據和服務器托管給別人,這會造成信息的不安全,林潤華認為,“云計算”在技術上不會帶來更多的安全問題。“如果法律環境不健全,信任沒有形成,對推動‘云計算’是一個大的障礙,可以先從非核心、非關鍵業務應用開始,不斷加強信任。” 在談到安全問題時,王陽也認為,在技術上完全可以解決,他打了一個比方,如同存錢,大量現金是放在銀行安全還是放在家里安全,專業對專業,個人對個人,相比較,當然還是放在銀行更安全。他也談到,數據安全和私密性,還需要政策和法規來保障,但“云計算”利大于弊。 “行業云”的契機 很多人認為,“云計算”是繼主機時代、PC時代、互聯網時代之后,又一個IT領域的技術革命,林潤華表示,這樣說一點不為過,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會發生巨大變化,將會造就大批新興IT企業。 林潤華認為,中國在“云計算”領域已經有不少廠商走在前列,有很強的技術積累,再加強大的硬件制造能力,還有軟件、開發平臺、操作平臺、應用軟件廠商,如果能將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應該能與國外“云計算”廠商并駕齊驅。 較早投入“云計算”研發、應用,IBM對“云計算”有著更多的感悟。王陽認為,“云計算”讓世界變得更小、更平、更智慧,如果信息能夠共享,人們看問題會更加清晰,決策也就能更正確。 不同廠商、不同角度都在談“云計算”,包括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IAAS(軟件即服務)等各種層次,不過,王陽認為,最重要的一層,就是Besiness Process as a service,商業流程作為“云計算”的服務體,所帶來的就是“行業云”。 王陽表示,通過“行業云”提升整個“云計算”的水平,是一個很大的契機,政府在這方面需要花力氣進行引導。“如果打造一個生態鏈,讓整個行業的上下游都在‘云計算’的過程當中進行交互,帶來的價值相當大,而且是一個跳躍性的發展。中國分幾個區域,經濟的區域板塊,都有它一個核心的行業發展計劃。而在這個行業發展計劃當中,我們就可以把‘行業云’作為一個非常好的應用方向。不管是在金融、貿易、物流、制造、石油、化工等等都可以用‘行業云’、用行業的流程把它打造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率的智慧行業。” IBM大中華區商務解決方案研發總監兼華東研發中心總經理崔峰則重點闡述了電子商務這一行業如何使用“云計算”服務。崔峰稱,中國大大小小品牌商云集,進入門檻仍然較高,選擇“云計算”這種新型服務交付方式則可幫助尚未進入電子商務的品牌商降低成本。IBM已經攜手無錫云計算中心,試水推出電子商務云概念,也已經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部寶馬車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個非常強大、有力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對于傳統的商家來講是很難擁有的。崔峰認為,電子商務云就是通過“云計算”的交付方式,給企業提供這樣的發動機,企業只需要致力于商業上的研究,把線下的業務搬到線上來,而不用去關注那些技術的細節。 崔峰還預測,接下來的三年,“云計算”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更加切實地看到“云計算”是怎樣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貫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IEC 2011信息化時代企業發展論壇”由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合作辦公室與第一財經共同主辦,上海市浦東新區物聯網協會、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產業創意研究所、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上海圓桌)等協辦]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