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由于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垃圾分類成為這些天國內的一個熱門話題。有趣的是,日本網民也對中國垃圾分類興致盎然,一些人欣喜地稱“世界上終于有一個國家和日本一樣實施垃圾分類了”——當然,這么說并不準確,有人說“日本垃圾分類和回收的經驗可以出口中國了”,還有人“對開始垃圾分類的中國人深表同情”。
為何會“深表同情”呢?因為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定很嚴苛,在很多地方,垃圾被分為6種以上的類別,光是學習如何分類就要耗時很久。搬入一個新城市,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政府部門領取垃圾回收相關的小冊子。日本甚至有一個村莊垃圾分類高達45種,被戲稱為“強迫癥的天堂”。
《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生活中經常感到煩瑣的是對牛奶紙盒的處理,要先沿盒身外的裁剪線剪開,然后清洗、晾干,最后歸入資源垃圾丟棄。此外,在日本扔掉一個喝完的啤酒瓶可不容易,因為瓶蓋是金屬、瓶身是玻璃、瓶身上的商標標簽等是紙質。再加上日本家庭處理垃圾并不是天天都可以丟棄,而是一周內指定的某天可以丟棄某種垃圾,所以很多家庭的陽臺上都放著分好類別的垃圾。
實際上,一聽說上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一些日本人馬上表示要出培訓教材,要去上海開辦指導班等。不過,他們很快通過媒體報道得知上海只將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濕垃圾。這下日本人開始琢磨和討論,最后他們得出結論——中國的四種大分類有可取之處。
為什么這么說?舉個例子,在日本,通常會把塑料瓶和玻璃瓶、紙盒等各分一類,但上海統統納入“可回收物”,日本人認為上海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實,日本回收垃圾中80%最后都被焚燒成灰,只有可回收、被認為是資源的垃圾才會保留。
但在“濕垃圾”上他們有不同意見。濕垃圾主要是剩飯剩菜等廚余垃圾,有些又很難和干垃圾區別。日本現在很多家庭不再將廚余垃圾拿到戶外丟棄,而是在自家廚房放置一個“廚余垃圾處理器”,將食物垃圾粉碎、烘干,變成粉末。這些粉末被用來給花園上肥,或裝入塑料袋作為可燃垃圾丟棄。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濕垃圾容易腐爛,尤其是在夏季會很不衛生。
盡管日本的垃圾回收經驗很豐富,但很多日本人逐漸感到,日本的回收分類做法也許太過煩瑣。而中國可以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也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新版本的“垃圾回收辦法”。